文章編號:845時間:2025-01-09人氣:
用微信掃碼二維碼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“機會來臨時,要勇敢做決策,機會消失時也是。”
被傳 “放棄預訓練,資金鏈緊張、被阿里收購……” 大模型獨角獸零一萬物發生了什么?
李開復說:“我們沒有尋求被收購”,“我們還會繼續做預訓練”。
變動消息傳出的第二天,零一萬物 CEO 李開復向《晚點 LatePost》解釋了實際發生的調整:
零一萬物已與阿里云成立 “產業大模型聯合實驗室”,零一萬物大部分訓練和 AI infra 團隊會加入該實驗室,成為阿里員工。
這之后,零一萬物將不再追求訓練超級大模型,但會繼續訓練參數適中的更快、更便宜的模型,基于后者打造可以賺錢的應用。
這是第一家公開大幅調整發展方向的中國大模型獨角獸。它成了過去兩年大模型熱潮的一個節點。
李開復總結了中國大模型創業的挑戰:
2025 年會更好嗎?李開復看到:應用爆發和商業化淘汰會一起發生。零一萬物的機會是:挖掘 To B 大模型的 PMF。
“一些細分領域客戶,會因為有了大模型而營業額翻倍,這是最好的 PMF,因為馬上能產生巨大價值。我們已有一些嘗試?!?李開復說。
訪談李開復的這天,中關村鼎好大廈——這里是他 2009 年創立的創新工場和 2023 年創立的零一萬物的辦公地——也即將入住一批新人:
字節跳動在北京的大模型研發團隊正計劃陸續集中至此。這家巨頭被報道今年會投 70 億美元做 AI 大模型,這超過所有中國大模型頭部公司的融資總和。
中國大模型創業公司會全軍覆沒嗎?李開復說,沒有任何概率。因為一定會誕生顛覆式的 Ai-first 應用。
去年 5 月我們訪談李開復時,他說想打造 AGI 時代的微軟。
“這個夢想算是破滅了嗎?” 這次我們問。
“當然沒有……只能說我們現在是從應用起步。誰都可以仰望星空,更重要的是腳踏實地?!?/p>
回應零一萬物調整,“不會停止預訓練,但不再追逐超大模型”
晚點:這幾天感覺累和疲憊嗎?
李開復:不是疲憊,就是讓我覺得需要澄清,所以有了這次采訪。
晚點:傳聞你們資金緊張、裁員,以及被阿里收購。實際發生了什么?
李開復:我們和阿里成立了產業大模型聯合實驗室,依賴大廠訓練更大的模型,幫助我們提升較小的模型。我們認為,一個商業公司需要非常快而便宜的模型,然后在上面打造可以賺錢的應用。
晚點:除了目前和阿里合作的這種調整外,談論過別的可能嗎?比如被收購。
李開復:我們沒有尋求過被收購,我們有獨特的價值。
但任何一個創業公司——我也在創新工場投了很多公司——都要考慮投資人。如果收購是最好的結局,公司有責任考慮這個選項。
晚點:阿里是否會接收你們大部分的預訓練和 AI Infra 團隊?
李開復:零一萬物有能力,也想做超大集群 Infrastructure 和訓練的人確實會加入聯合實驗室,成為阿里的員工。
晚點:這意味著零一要放棄預訓練嗎?
李開復:我們還會做預訓練。
我認為以后預訓練會分叉:一個是訓練超大模型,這是在追尋 AGI,但它會很貴。這部分我們其實很早就放棄了。
晚點:所以零一放棄追尋 AGI 了?
李開復:仰望星空追尋 AGI 需要充足甚至不計代價的彈藥儲備,腳踏實地來看,我們現階段的最高優先級是先鞏固拿到彈藥的實力。
晚點:“很早就放棄了”,是指什么時候?
李開復:上次我們談時是去年 5 月,那時我們發布了 Yi-Large,它是在往超大模型走。但當時我們就有一個認知,這個模型并不快,也不便宜。
所以就開始面臨一個抉擇:我是要花更多 GPU 和資源,燒更大的模型?還是務實一些,做一個可以落地、賺錢的商業公司?
晚點:什么時候做出了決斷?
李開復:當時就發生了,你還記得我們那時談到了一個 Yi-X-Large 模型的計劃嗎?它是比 Yi-Large 更大的版本。我們去年 5 月到 6 月就決定放棄了。
晚點:沒有放棄的部分是什么?
李開復:訓練更快、更便宜的模型。
我們決定不做 Yi-X-Large 的同時,已經在同步做 MoE(混合專家系統模型,優點是推理成本更低、速度更快),就是去年 10 月推出的 Yi-Lightning,它的速度比 Yi-Large 快好幾倍,而價錢只有 GPT-4o 的 1/30。我們現在也正在做 Yi-Lightning-V2。
晚點:你之前說過,零一的優勢之一就是你們自己做 AI Infra 和推理引擎,能主動大幅降低訓練和推理成本?,F在你們的 Infra 團隊去了和阿里的聯合實驗室,這個優勢還在嗎?
李開復:我們現在仍有一個較小的訓練團隊和 Infra 團隊,他們會繼續做 “模應一體”,并且未來聯合實驗室的技術我們也能利用。
晚點:各大模型系列都會有不同大小的版本,你們現在和阿里有這么深入的合作,繼續自己訓練更快、更便宜模型的必要性是什么?
李開復:還是我之前的判斷——當預訓練結果已經不如開源模型時,每個公司都不應該執著于預訓練。
而 Yi-Lightning 現在的成本和表現仍不能被開源替代,我們還是會專注用自己的好模型打造好應用。好的定義可以是:夠小、夠快、夠便宜、夠厲害。如果有一天真被替代了,我們會做出務實的選擇。
晚點:你們和阿里的合作中,他們除了接收部分零一的團隊,需要支付其它費用嗎?這是否類似一種收購?
李開復:細節還不方便披露。但可以明確說,不是公司資產收購。
晚點:除了阿里,你們和字節有溝通類似的合作可能嗎?
李開復:阿里是我們投資人,所以溝通更多。
晚點:阿里為何愿意合作?我收集到兩種想法:一是不想讓自己的投資“打水漂”,二是為了收集人才。
李開復:阿里的反饋你需要問阿里??梢哉f的是,聯合實驗室的合作是基于我們各自的優勢,達成了戰略和技術產品路線的共識,我們會加速在技術、平臺、應用等方面的共享共建,開啟中國“大廠+小虎“的合作新范式。
晚點:零一的管理團隊會怎么變化?
李開復:還是祁瑞峰負責銷售,谷雪梅負責模型訓練和 to C 產品,馬杰負責 to B,然后 CMO 是 Anita(黃蕙雯)。我的-1 其實基本一直沒變,只是職責有調整。
晚點:我們了解到,零一也在推進拆分一些業務,比如把游戲應用拆成一個子公司,獨立對外融資,這是出于什么考慮?
李開復:還是一些準備,沒有真的執行完。
晚點:去年 5 月那次訪談,你說零一要做就想做成一個萬億美元公司,要做成 AGI 時代的微軟。這個夢想算是破滅了嗎?
李開復:當然沒有,但是我暫時不會去想它。
當時我覺得最有價值的公司是 AI 時代的微軟,今天還沒有誰做出來,每家公司都還有機會。只能說我們現在是從應用起步,微軟的第一個產品, BASIC 編譯器,也是應用。
誰都可以仰望星空,更重要的是腳踏實地。
“只有大公司能繼續做超大模型;Scaling Law 在變慢;商業化靈魂拷問時刻已經到來”
晚點:現在零一的定位和方向,與去年 5 月你描述的展望已有很大差別,這些變化很突然。
李開復:這件事沒有一個突然的起因,也不是被動的調整,是去年 5 月開始萌芽,第三季度看到需要走這條路,之后跟阿里討論,這一個月做了執行。
一部分是因為行業變了,一部分是因為認知變了。
晚點:從去年 5 月到現在,哪些行業和認知變化導致了現在的選擇?
李開復:主要是三件事,第一,從商業角度考慮,我們認為只有大公司能繼續做超大模型,第二,Scaling Law 在變慢,第三,商業化靈魂拷問的時刻已經到來。
第一件事,我們去年 5 月就意識到了:我們認為 2025 年是應用爆發年,這需要能支持普惠應用的、夠快、夠便宜的模型。所以我們重新定義了目標:不是要燒世界上最貴、最大、表現第一的模型,而是要做足夠便宜、足夠快的模型。
現在市場上最主流的模型也都是像 Yi-Lightning 這樣更小的模型,比如 GPT-4o mini 和 Anthropic 的 Claude 3.5 Sonnet。它們的性能即使不是最頂尖,支持應用也足夠了。
到 9、10 月時,我們也看到 Scaling Law 明顯進入 diminishing return(收益遞減)。不是說用更多算力和數據做不出進步,而是進步不符合投資回報。舉個例子:從一張卡加到 10 張卡時,可以達到 9.5 張卡的價值,但從 10 萬張卡加到 100 萬張卡,也許只能達到 30 萬張卡的價值。另外,如 Ilya 所說,互聯網數據資源就像化石燃料般正逐漸枯竭,雖然算力還在提升,但數據增長速度已見頂。
晚點:Scaling Law 變緩,幾乎所有 AI 公司都感受到了。但最頭部的公司還是在持續做超大模型。
李開復:因為這并不代表超大模型就徹底沒用了,超大模型一個非常重要的用處,就是可以做教師模型。
這個趨勢不是我發明的。你看 Anthropic 的 Opus 模型后來就不給外面用了,為什么?因為它就是用來做教師模型。
就我們了解,Opus 其實訓練得挺好,但太大、太貴、太慢,對外也賣不了多少,賣出去的也是被競品用作教師模型,那還不如留著訓練 Sonnet,然后賣 Sonnet。
(注:Anthropic Claude 系列模型從大到小,分為 Opus、Sonnet 和 Haiku 3 個版本。Opus 最大、最貴。Claude 3 發布了全部 3 個版本,而 Claude 3.5 目前只對外發布了 Sonnet 和 Haiku。)
晚點:OpenAI GPT-5 遲遲不發布,和這個趨勢有關嗎?
李開復:GPT-5,或者也可能叫 4.5,這個還沒定論,但 OpenAI 已經做出來了,在內部測試效果。它確實更好了,但好的程度不匹配它帶來的延遲和成本。
它會不會對外賣,我不知道,但它絕對扮演著把 GPT 其它小模型提升一遍的功能,就是提升 “學生” 的能力,然后再用 “學生” 來做應用普及。
晚點:在技術上,作為教師模型的超大模型,具體怎么提升其它更小模型的能力?
李開復:一是可以標注一些結果,這能大大提升后訓練的效果。
晚點:你舉的例子里,Anthropic 和 OpenAI 都是自己在做教師模型。
李開復:中國公司面臨芯片的限制,融資額和估值也遠低于類似的美國公司。如果你一年燒 5 億美金,就算融了十幾億美金,也會馬上面臨拷問。
所以只有那些真心想做 AGI,想做世界最大、最棒、最牛模型的公司能繼續做超大模型。這個成本、代價會非常高,絕對不是一個初創公司可以做的事。創業公司去和大廠比,誰能燒出更大的模型,最終不會成功。
晚點:所以你們選擇了 “抱大腿”?
李開復:因為我們自己做不起教師,那誰來做,就是大廠。你要是說抱大腿,也行。我們應該勇敢地做這個決策,因為它符合趨勢,也讓我們可以輕裝上陣。
做一個很棒的手機應用,需要重做一個安卓嗎?做一個很棒的 PC 應用,需要重做一個 Windows 嗎?以后這種超大模型的能力肯定是靠大廠。
晚點:OpenAI o1 的出現,看起來會打開 Scaling Law 的第二曲線。這會怎么影響你的上述判斷?
李開復:我恰恰覺得,一個非常快的推理模型,在 o1 之后的 inference-time Scaling Law 時代更符合趨勢。因為慢思考和長思考會拉長響應時間。之前只有一步思考,就算你比別人快 5 倍,用戶收益也不明顯。但如果是多步思考,就會放大推理速度的差距,慢的模型在一些場景會不可忍受。
我們自己做了非常快的推理引擎,以后可以做更多實驗,這也是我們選擇更快、更便宜路徑的另一個原因。
(注:o1 會 “像人一樣” 分步思考問題,它通過把更多算力資源放到推理(inference)階段,來提升模型表現。)
晚點:零一是第一個和大廠做 “教師-學生” 合作的,未來會有更多中國創業公司有相似動作嗎?
李開復:我不想評估別的公司,但我覺得,全世界每個較小規模的大模型公司都要考慮這 4 件事:
“從信仰 Scaling Law 到懷疑 Scaling Law 只花了一年時間”
晚點:接下來可以來聊一聊你說的商業化靈魂拷問。其實大模型創業熱潮才兩年,為什么現在就進入拷問時刻?
李開復:因為大模型時代,一切都加快了。如果我們回看 AI 1.0 時代,技術就是深度學習;應用是從視覺逐漸切入其它,一個個慢慢來。
現在一切都加快了。技術迭代加快了,我們從信仰 Scaling Law 到懷疑 Scaling Law 只花了一年時間。過去不是這樣,摩爾定律支撐了多久?
靈魂拷問也來得更快。因為要燒 Scaling Law 的創業公司會燒錢更多、更快。所以我們更應該做一個符合商業邏輯、對投資人負責,能確?;钕聛淼纳虡I模式。這才能面對最后的靈魂拷問:你到底能不能把技術轉換成商業價值,先有收入,再增加收入,然后收窄虧損,最終從單點盈利到多點持續盈利。這個過程必須加快。
晚點:怎么回答這個拷問?
李開復:可以拆分成幾個題目:第一,你到底懂不懂商業運作?第二,這個事情到底能實現多少收入?第三,能實現多少收入增長?第四,能不能控制成本。
從我的角度,有幾個重要的原則:第一是,不打打不贏的仗。如果一個行業你沒有驗證負擔得起的 PMF(產品市場匹配),或一定程度驗證了,但面臨巨頭的強碾壓,這個仗是不能打。
第二,不能去做大量看不到回報的投入。比如有些 To C 應用,一旦停止投放,用戶就不增加了,或即使它有一定自然增長,也需要不斷輸血、虧損才能維持行業地位。類似的還有付費不高、不創造核心價值的 To B 招標,它會變成惡性循環:付費少,很難做好,客戶就不滿意,AI 公司也賺不到錢。
晚點:這么嚴苛的原則下,能投入的商業化方向豈不是很少?
李開復:這就是一個難解的局,To B、To C、國內、國外,都不容易做。
國內 To C 很難有收入,而且巨頭掌握用戶和流量。國內 To B,大部分案子不能賺錢,項目制的案子還不見得能復制,然后國外 To B 我們根本不會做。
這么難解的一個局的前提下,還有一個問題:如果你還要燒巨大的模型,還有 5000 張、10000 張卡,每年帶來 2-3 億美金的成本,這些成本怎么分攤到業務收入上去?如果你的虧損是收入的 5 倍、10 倍、20 倍,靈魂拷問就會失敗。我在朋友圈里說 “2025 年是商業化淘汰年”,就是這么一回事。
所以作為一個 AI 創業公司,我們要把用在 GPU 上的錢當做一個 Business Expense(營業費用),就和買電腦、出差經費一樣。
如果決定要買 GPU,要花多少錢?一年花幾次?可以得到多少回報?這些都要回答清楚。你問任何一個公司的 CEO、CFO 或采購:買或不買電腦對公司的影響,他都能清楚告訴你。
晚點:這還是早期創業公司的邏輯嗎?
李開復:初創期不用考慮這個,我們去年就沒考慮,但現在靈魂拷問來得更快了。
晚點:如果長板足夠長,是否可以推遲拷問到來的時間?比如模型特別驚艷,或產品增長數據特別好。
李開復:當然可以。但我們現在看到的中國打法是把推理成本降低。我們的模型是在變快,但這件事怎么轉換成錢?還是要回答拷問。
晚點:零一可以把長板做得特別長,先不考慮收入和盈利嗎?
李開復:這是一個平衡問題。我和我的團隊,做收入是有信心的,做增長我們會試。
做模型有很長的長板,坦誠說,中國今天還沒有一個公司做出來了。
晚點:最近很受關注的 DeepSeek 算做到了嗎?
李開復:DeepSeek 做得非常好,它的優勢跟我們類似,對比美國最強的模型,DeepSeek 和 Yi-Lightning 是性價比高,而美國頂級模型是絕對 performance 更好。
我們非常尊重 DeepSeek。但如果真要說長板特別長,可能還要觀察。
“2025 年零一會有數億收入”,怎么來
晚點:零一現在的思路是直面更快到來的商業化拷問,你昨天在朋友圈也提到, 2024 年你們的實際收入已超 1 億元人民幣,2025 年還會翻數倍。具體要怎么做到?
李開復:我們應該是 2023 年新成立的 4 家大模型六小虎里(智譜 AI 和 MiniMax 兩家六小虎在 2023 年之前已成立),第一家做到 1 億收入的,這離上市還遠得很。但作為第一個運營年,有 1 億元收入,是一個挺自豪且挺獨特的事。
晚點:進這么多 To B 領域,會不會重蹈 AI 1.0 的老路:在好多場景里接了定制化、高難度的訂單,被交付拖得步履沉重。
李開復:有些領域我們不見得自己做,我們會和行業公司共創,一起設合資公司,對方出行業 Know-how 和一些可分享的垂類數據,我們出技術,一起做細分行業模型和更好的行業解決方案。
現在整個行業的一個挑戰就是,客戶和技術提供商不是雙贏,而是一方壓價,另一方因為沒有利潤只能隨便做做。如果能結合對方的行業 Know-how、數據和我們的技術,做合資公司,做大兩邊都有錢賺,做得不好兩邊都有虧損,這樣更能創造價值。我有把握,在 25 年能有數倍收入增長,從 1 億做到數億。
晚點:明年,后年呢?To B 怎么保證收入增長可持續、可預測,是一個老問題。
李開復:有 3 種 To B 可以做:一是能給客戶創造核心價值的,就是不僅幫它省錢,還能幫他賺錢。
二是在一些特別垂直又適合大模型的領域,找到一家有遠見的公司和 CEO,對方愿意和大模型公司一起共創。這對企業是個巨大的決定和投入,這種單子肯定不多,但每個都是金礦。
第三就是做方案有復制性的領域,服務第一個客戶時可能不賺錢,但后面還有 20 個、100 個。
中國大模型創業公司會全軍覆沒嗎?——“沒有任何概率”
晚點:2024 年,零一陸續有中高層離開,包括前預訓練負責人黃文灝、生產力 To C 產品負責人曹大鵬、多模態研發負責人潘欣等,這是從之前追求更大模型,到準備接受拷問的調整帶來的嗎?
李開復:每個人離職可能有不同理由,有些是想追求 AGI,有些可能是禁不住誘惑。大廠突然要來天價來挖人,每個創業公司都遇到了。
我只能說我們初創時的我的 -1 基本都還在,我們是靠這些人去不斷找優秀的人。
晚點:黃文灝是不是字節高層親自來挖的?
李開復:(笑)我不知道。
晚點:中國大模型創業公司全軍覆沒,這個概率有多大?
李開復:沒有任何概率。
這些公司都很聰明,都有很多資金,所以都會找到自己的方向,我還是堅信一個判斷——三年后,沒有一個公司會被認為是大模型公司。就像今天你不會說字節、美團是移動互聯網公司,你會說它們是社交、內容、外賣、電商公司。
晚點:我說的全軍覆沒,不是指這些公司死掉,而是指它們沒有像一些人期待的那樣成為新一代巨頭,這輪技術變化的絕大部分成果會被現有科技巨頭獲得。
李開復:如果真是這樣,就代表了 AI-first 應用沒有想象中那么顛覆,所以我不認為這會發生。
因為每一個足夠顛覆的 AI-first 應用,都是一個創業公司的機會。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,搜索沒怎么被顛覆,所以 Google、百度依然很強,但出行、短視頻、支付、本地生活……確實是移動互聯網的新應用,它們需要 Mobile-first 的特性才成立:標記地理位置、隨身攜帶等等。
晚點:那么 AI-first 應用的核心特性是什么?
李開復:用自然語言做交互,有通用推理和理解能力。還有一個判斷方法——就是一個應用如果沒有大模型就不成立,那它肯定是 AI-first 應用,比如主要由 AI 來寫作的工具;缺少不了 “AI 朋友” 的社交網絡等等。
只要 AI-first 成立,就會有非常多的創業公司跑出來,我堅持認為這才是高概率事件。AI 是比移動互聯網更顛覆的技術。
“等了 40 多年,不試才是遺憾”
李開復:不會,我之所以決定做這件事,是看到它特別適合我的背景,它包括了技術、產品、投融資和商業運作,我能給這件事帶來獨特價值。
每個創業的過程中,都會有跌蕩起伏和調整。如果一個 CEO 碰到一點挑戰就開始后悔,這樣的人沒資格做 CEO。
晚點:功成名就時再來做一個新公司,會不會有額外的包袱?
李開復:我沒有。反而是,如果等了四十多年,終于等到了 AI 時代,我卻沒有出來做我擅長做的事,沒有去試一把,這會成為終身遺憾。
晚點:你之前投資過很多公司,也深度孵化過科技創業公司,自己創業這兩年,你的成長是什么?
李開復:不要針對不可能的目標盲目投入;機會來臨時,要勇敢做決策,機會消失時也是。
還有,要能對未來有一個比較清晰的預測,基于這個預測,提前做調整。我們今天就是在這么做。
晚點:你對 2025 年的預測是什么?
李開復:第一是會有大量 To C 應用爆發。
第二是,我們會挖掘到 To B 大模型的 PMF,這指靠大模型才能滿足的 To B 真實需求,大量 AI-first 細分行業模型也會爆發。它的主要價值不是在金融、保險這些大行業,而是在垂直行業里;行業老大不一定特別大,但它們的營業額會因為有大模型而翻倍。這是最好的 PMF,因為馬上能產生巨大價值。我們已經有一些嘗試,現在還不能劇透太多。
晚點:關于 2025 年的應用爆發點,現在被討論很多的方向是推理能力提升后打開了 Agent(智能體)應用的更多可能。你怎么推演 Agent 2025 年的發展,零一可能會做哪些嘗試?
李開復:我們對 Agent 已經做了一些探索,怎么讓大模型從能言善道到理解并執行一系列邏輯,從能處理單指令到多個指令。
現階段大模型要落地為智能體,距離 “點石成金” 還有很多難點,通用的 Agent 平臺還需要時間。但在一些垂直領域,比如法律、游戲、金融服務領域,我們已經在和合作伙伴一起開發行業模型 +Agent。
晚點:之前向你搜集對 Good AI 的看法時,你說:工作其實是工業革命遺留下的魔咒,你希望能出現一個將人類從繁冗的重復勞動中解放的 “Super Agent”。如果真有了 “Super Agent”,你會把時間用來干什么?
李開復:繼續做我熱愛的工作,只要這個工作還沒被 AI 取代?;ǜ鄷r間和我愛的人在一起,這一定是 AI 做不了的。
晚點:想對其他大模型公司創始人說什么?
李開復:王慧文說過一句話,每一位都是勇士,我們應該彼此鼓勵。
晚點:最后問一個輕松點的問題,2025 年的新年愿望是?
李開復:兩個女兒職場順利,情場順利。
證明零一萬物今天做出的決定是正確的決定。
內容聲明:
1、本站收錄的內容來源于大數據收集,版權歸原網站所有!
2、本站收錄的內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,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處理!
3、本站不接受違法信息,如您發現違法內容,請聯系我們進行舉報處理!
4、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tkj.com/article/845.html,復制請保留版權鏈接!
最新!豐臺這個棚改區域被列為“重中之重”!2025年區重點項目啟動!,麗澤,棚改,豐臺區,商務區,中關村,重大項目
2025-01-09 08:59:09
北京樓市數據,1月3日已更新!,新房,住宅,售房,網簽量,北京市,北京樓市,二手房房價
2025-01-09 08:59:06
漢L霸氣來襲,媲美保時捷帕拉梅拉,續航超1500km,這個價格不火都難,轎車,漢l,比亞迪,續航能力,保時捷帕拉梅拉
2025-01-09 08:58:12
女人冬天衣服往保暖的方向靠攏,這幾大單品準備好,實用舒適,保暖,羽絨服,半身裙,牛仔褲,實用舒適,身材比例
2025-01-09 08:56:08
巴媒:曼城已與18歲巴西中衛雷斯達成口頭協議,準備正式報價,巴西,曼城,歐元,巴媒,布萊頓,帕爾梅拉斯,環球足球獎,巴黎圣日耳曼,艾卡迪斯·雷斯
2025-01-09 08:53:30
廣州隊解散前,女董事長突飛西班牙,目前半失聯:她早知球隊要完,劉倩,足協,廣州隊,西班牙,韋世豪
2025-01-09 08:53:18
50歲小李子帶26歲女友海中玩耍,超模開心合不攏嘴,纖細身姿惹眼,超模,街拍,好萊塢,出水芙蓉,纖細身姿,迪卡普里奧
2025-01-06 08:30: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