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編號:509時間:2025-01-09人氣:
用微信掃碼二維碼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1月8日,據多家媒體報道,嫦娥七號計劃2026年發射,將前往月球南極尋找水冰存在的證據,引發網友的廣泛關注與期待。
近年來,伴隨著首張黑洞照片發布、引力波的發現、“嫦娥”攬月等天文與航天時事熱點的不斷涌現,人們越來越關注我們頭頂的那片星空。
但隨著光污染的日益嚴重,曾經隨處可見的朗朗群星,如今,在很多地方只剩下疏星幾點,普通人越來越難有機會感受星空的壯麗。好在,國家目前已經開始重視這個問題,深圳、內蒙古等地開始設立暗夜保護區。
“一個民族要有仰望星空的人,這個民族才有希望。”星空為何對我們如此重要?面對光污染的侵擾,我們應該怎樣找回自然黑夜,讓每個人不用遠行也可以凝望繁星?
“天地玄黃,宇宙洪荒,日月盈昃,辰宿列張。”回顧過往,數萬年來,頭頂的星空在人類文明進程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。
在智慧生命發展的初期,發現星空的魅力是人類文明的幸運。在沒有明月和火光的夜晚,頭頂指引方向的北極星,是人類先祖回家路上最忠誠的伴侶;當越來越多的古人開始懷著驚奇仰望夜空,并嘗試為眼前的景象賦予意義時,人類的第一門科學——古代天文學誕生了,人們通過研究日月星辰運動位置的變化,為農業和航海的發展,提供了重要幫助……
在歲月長河中,星光點亮了文化和藝術的焰火,給人無數慰藉。古人從天空的美和穩定的秩序中體味到的幸福感、安全感,也激發了人類無限的遐想和創作靈感。
“醉后不知天在水,滿船清夢壓星河”“危樓高百尺,手可摘星辰”等大量關于星空的詩歌,成為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;蘇格拉底等先哲,借由星空探討宇宙的本質、人類的起源與歸宿,星辰成為人類智慧探索無限可能的象征。
近幾個世紀,對星空的驚奇開始轉化成科學求索的前進動力。400多年前,伽利略將望遠鏡對準星空,首次將難以想象的多彩宇宙帶進了人類的視野。自那以后,人們開始精確記錄行星的運行軌跡,為后來開普勒和牛頓用數學描述它們的運動規律創造了條件,人類開始逐步構建出現代天文學的宏偉大廈。
就這樣,人類順著科技樹一步步向上攀登。衛星上天、載人航天、深空探測……每一次科技突破,都對人類經濟社會發展有著重大幫助;每一次向太空的靠近,都凝聚著對夢想的繼承與創新。
2024年8月14日凌晨,南川區頭渡鎮金佛山南坡,浩瀚銀河,星光璀璨。羅川 攝/視覺重慶
當人類用電流將城市和鄉村的夜晚點亮如白晝,大多數人或許都會認為這是了不起的科技成就,會為之自豪和驕傲。
殊不知,暗夜也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。光污染不僅會破壞人和生物在演化中形成的晝夜節律等生物功能,還會對我們的生活與天文探索產生重大影響。
繁星于我們越來越奢侈,觀星已經變成了“遠征”。曾經,人們站在門口就能看到布滿星星的夜空和猶如絲帶般的銀河。今天,這已變成了珍貴的回憶。
遍地的路燈、戶外廣告牌、樓房等發出的光,任何一種光源都能毀掉自然的黑暗環境。即便精心挑選的觀測點可免受直接光源的干擾,但戶外照明通常會使城鎮上空形成一個巨大的發光圓頂,足以蓋過星星的光芒,讓城鎮附近的郊區也難以見到滿天繁星。
數據顯示,目前全球83%的人都生活在有光污染的天空下。那些想要尋找黑暗夜空的人,只能遠遠地躲進無人的山區。
失去的不僅僅有星空,科研也受到了諸多困擾。頭頂的星光,藏著許多關于宇宙的秘密。比如,很多遙遠天體散發出來的光,往往需要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抵達我們的眼睛。因此,我們眼前的星空,呈現的是宇宙的歷史。讀懂隱藏在星光中的秘密,不僅能促進科技發展,還能加深我們對宇宙的認識。
北京天文館研究員、原館長,《天文愛好者》雜志主編朱進表示,嚴重的光污染已讓現有天文觀測臺站的部分觀測項目無法開展。比如,紫金山天文臺、云南天文臺、興隆觀測基地都因為城市的亮化,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。
除了地面上的光污染外,近年來,來自天空的干擾也讓人憂心。自從美國spaceX公司發射星鏈衛星(StarLink)以來,夜空中開始顯現一列列“星空小火車”,在天文學界引發一連串的疑問、質疑。
天文學家稱,未來隨著人造衛星發射的增多,地球軌道可能會出現“爆滿”狀態。今后,或許人們仰望星空,目之所及的都是人造衛星的太陽反光,而不再是遙遠的恒星。
2023年8月,在新疆哈密大海道拍攝的英仙座流星雨。曹嘯 攝/視覺重慶?
我們總是通過觀察星空,來思考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。如今,我們仍在求索的路上。未來,我們從仰望星空到走向外太空的過程中,仍需要保護好星空,持續對星空進行探索。
調低科技的“亮度”,讓更多暗夜回歸自然。自古以來,宇宙都對所有人敞開懷抱。從前,每個普通人都能隨時隨地看到滿天星河,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群星的美麗、理性與偉大,在得到慰藉的同時,我們對星空的好奇心也一步一步推動著文明與科技的進步。
但隨著城鎮化的進程,燈光逐漸遮蔽了我們仰望星空的眼睛,我們似乎用科技把自己“封鎖”在了地球一隅。
面對這種情況,朱進認為,應加大對暗夜保護區的推廣和設立。比如,在重要天文觀測臺站附近,需實行嚴格的光源管理,采用特定波長的環保燈具,以免影響天文科學研究。
而對于普通星空觀測來講,則可采取“劃區”管理等形式進行設立暗夜保護區,比如對于十分適合天文觀測的景區和山區,可以不安裝或少安裝照明設備;對于平時人流量相對較少的鄉村,則可推廣智能照明系統,根據人流密度和時間自動調整路燈亮度或開關狀態,以減少光污染對星空觀測的影響。
讓人文與天文同行,推廣、科普好星空文化。“農夫將其對月光和星光的與生俱來的擁有權交出,換回了通宵達旦的日光所需的瓦特數。他的孩子們將永遠無法體會暗夜的歡愉。”面對光污染的侵擾,很多天文學家、科普作家都深感擔憂。
然而,享受科技之光給人帶來的夜間便利是每個人的權利,要想真正守護好自然暗夜,需要做好星空文化的推廣與科普,讓星光照亮更多人的眼睛。當昴星團如王冠般升起、帶著綠色長尾的火流星劃過天際、橫貫天幕的銀河照亮大地……相信每一個因星空而越過平庸的人,都會對星光倍感珍惜。
對此,重慶星空攝影師戴建峰也給出了一些實操性的建議。比如,普通人要想順利觀測到繁星銀河,選擇沒有月亮的晴夜最合適,可下載一些記錄日出月落時間的軟件、星空識別軟件,作為觀測星空的助手;另外,在觀星地的選擇上,首先要考慮光污染的問題,需選擇離城鎮相對較遠的山區,比如武隆趙云山、南川金佛山、巴南圣燈山等。
還可打造星空觀測基地,讓更多商業力量參與星空文化的推廣。比如,近兩年來,深圳西涌就通過推出天文觀測、研學以及觀星露營等天文文旅項目,深受游客歡迎,截至去年7月,已服務超過20多萬人次,營收超過1800萬元。
在無月的晴夜,星光照亮的森林格外美麗。戴建峰 攝
每到夜晚,我們沐浴著的星光便攜帶著來自遙遠宇宙的報告,告訴我們頭頂的天空過去的模樣,似乎時空無法逾越,我們與星空的聯系,就只有那一抹微弱的光線。
但,事實遠非如此。科學研究證實,我們每個人都是“來自星星的孩子”。我們身體里的鐵、鈣、氧等重要元素,都來自遠古恒星的爆炸。或許有一天,我們遙遠的后代會變成太陽系外的游牧民族,而保護好星空,就是保護好我們每個人與繁星乃至宇宙的血脈聯系。
原標題:人類為什么要仰望星空?
超自然現象探索官 2025-01-08 09:15:36
內容聲明:
1、本站收錄的內容來源于大數據收集,版權歸原網站所有!
2、本站收錄的內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,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處理!
3、本站不接受違法信息,如您發現違法內容,請聯系我們進行舉報處理!
4、本文地址:http://www.yetkj.com/article/509.html,復制請保留版權鏈接!
超2.1萬套!上月北京二手住宅網簽量創近21個月新高,新房,網簽量,北京市,二手住宅,二手房市場
2025-01-09 08:59:06
美國SEC主席臨別贈言:加密貨幣領域充滿“不良從業者”,前主席,加密貨幣,風險投資,比特幣價格,美國sec主席
2025-01-09 08:52:29
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美將多家中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“實體清單”事答記者問,中國,商務部,出口管制,新聞發言人,中歐電動汽車關稅
2025-01-09 08:52:07
"在這里,美國制造了自己最害怕的敵人",美軍,塔利班,努里,阿富汗戰爭,阿里夫,阿富汗
2025-01-09 08:49:16
回擊特朗普!加拿大執政黨公開發布清晰標明美加國界線地圖:“給那些可能搞混的人”,美國,加拿大,自由黨,特魯多,唐納·川普,總統特朗普,唐納德·特朗普,美加國界線地圖
2025-01-09 08:48:45